中国图书馆分类法,简称《中图法》。包括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哲学,社会科学,自然科学,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,22个基本大类,具体如下:
A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
B 哲学、宗教
C社会科学总论
D 政治、法律
E 军事
F 经济
G 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
H 语言、文字
I 文学
J 艺术
K 历史、地理
N 自然科学总论
O 数理科学和化学
P天文学、地球科学
Q 生物科学
R 医药、卫生
S 农业科学
T 工业技术
U 交通运输
V 航空、航天
X环境科学、劳动保护科学(安全科学)
Z 综合性图书
扩展资料
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,是按照图书的内容、形式、体裁和读者用途等,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,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,采用逻辑方法,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,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,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。最后,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,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。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。
书籍的功能与作用
从书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了解,书籍逐渐的发展到轻便、历久,易于记载、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材料上,通过不断完善的技术方法,不受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流传和保存信息,具有宣告、阐述、贮存与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。
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。跨入20世纪,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、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。
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,传播知识信息手段,除了书籍、报刊外,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。但书籍的作用,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。在当代,无论是中国,还是其他国家,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—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
文学类开头大写字母是“I”,文学类下面又分了若干小类,如:I0——文学理论;
I1——世界文学;
I2——中国文学,等等。
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按知识门类区分为五个基本部类,22个基本大类。 22个大类用22个英文字母表示。
1、A 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
2、B 哲学
3、社会科学 (C 社会科学总论; D 政治、法律;E 军事;F 经济;G 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;H 语言、文字;I 文学;J 艺术;K 历史、地理 )
4、自然科学 (N 自然科学总论;O 数理科学和化学;P 天文学、地球科学;Q 生物科;R 医药、卫生;S 农业科学; T 工业技术;U 交通运输;V 航空、航天;X 环境科学、劳动保护科学(安全科学)
5、Z 综合性图书
扩展资料:
图书馆图书索书号及图书排架的原则:
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文献,都是按照索书号的顺序在书架上进行排列的,索书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上下构成,如(G634.4/500; I 247.57 /128),图书管理员依据《中图法》分类表给出图书的分类号,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次序顺给出图书的种次号,二者结合即确定了该册文献在馆藏中唯一位置。
图书管理员依据“索书号”对藏书进行排架。索书号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;图书排架从左到右;从上到下;以“S”形展开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